一年一度的中央一號文件如期公開,今年文件明確了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抓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重點任務,從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八個方面共做了三十五條具體部署。
2021年共讀書72本,與2020年持平,具體包括黨史類6本、三農類13本、互聯網及電商類12本、經濟管理類19本、人文社科類13本、文學藝術類9本,時間進度上總體呈現兩頭多而中間少的特點。綜合各類別書目,按往年慣例,繼續挑出10本推薦給大家。
對電子商務而言,一本5年前的書便是老書了,因為演化確實太快。但讀這樣的書也有好處,就是可以溫故而知新,回看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總結經驗與教訓。
幾乎每一天都是從太陽照在窗臺上開始的,拉開窗子上那扇已經破舊的簾子,看看陽光下的雪地,迅速地穿衣、疊被、洗漱、早餐,下地、上街、走訪,在一首原本小眾的德國歌曲伴奏中快速推進鏡頭,形成不一樣的鄉村視頻體驗,這就是2021年第四季度剛剛發生的事情,一個叫“張同學”的抖音賬號火了。
回顧在2021年的水果產業,兩則新聞具有代表性意義。一個是陜西蘋果上天了,隨著神舟十二、神舟十三兩次進入太空,讓中國航天員首次吃上了新鮮水果,新華社為此在專題報道,向全世界公開推介;一個是廣東荔枝出海了,在舊金山、巴黎等地掀起了品鑒小旋風,曾經連楊貴妃也難以吃上,今天卻漂洋過海讓世界感受香甜;兩則水果新聞背后顯示的是中國水果產業的長足進步。
《另類唐朝:用食物解析歷史》是一本有意思的歷史讀物,從食物入手,再現盛唐景象,而葡萄酒自然不可缺席。從書中可知,葡萄酒中國本不產出,自漢始有而南北朝貴之,到唐太宗時期,在皇上的親自指導下,終于改變了大量依靠進口稀少昂貴的現狀,實現了葡萄酒釀造的“國產化”,迎來了葡萄酒在中國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于剛需高頻消費、市場體量大、電商滲透率低,農產品電商成為近年電商發展的熱點,呈現出投資熱情高、模式演化快、增長速度高等特點,尤其是農產品直播表現搶眼。
關于水果產業的一些共識正在加速形成,對整體供過于求的看法基本一致。根據統計資料,2020年中國水果(含瓜類)總產量突破2.8億噸,人均超過200公斤,而當年中國人均瓜果食用量不到60公斤,除去不超過15%的加工量,大量過剩。
2021年三季度共讀書18本,類目較雜,閑書較多,計有社會科學類3本、三農類3本、互聯網及電商2本、歷史文學類4本、經濟管理類3本、生活藝術類3本,現以讀完時間為序簡評如下。
數字農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短板所在。按照《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要重點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深度融合應用,力爭在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基本形成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目前數字農業已經取得積極進展,但整體尚處于初級階段,落后于二、三產業數字化進程,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推進,加快實現突破發展。
農村電商在幾年前一度成為學術領域的顯學,各方參與者眾多,全國性盛會頻頻,一時頗為壯觀,但這幾年逐漸回歸常態,一些跟風研究者也不見了身影。
從2014年國家正式推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以來,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加速完善,電商下鄉積極踴躍,電商扶貧成效有目共睹,交易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有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電商快速演化,農村電商應用格局、從業主體、商業形態等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及時準確把握,以更好地推動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鄉村旅游正在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上。全面實現小康,全民有錢有閑時代,無論是城里人尋找讓人陶醉的田園牧歌,還是進城又返鄉的新市民尋找魂牽夢縈的鄉愁記憶,鄉村旅游都承載著十多億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時不時總會聽到這樣的議論,為什么在農民地頭的水果才賣兩三塊錢,而到了城里卻要賣到成十塊,太貴了,太不合理了,再加上幾個大嘴的所謂“專家”吆喝是太黑心了,頓時一個經濟問題又演化為道德問題,讓農產品經銷者百口莫辯。
為什么要讀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總的看法是,讀書是好事情,對自己有好處,對社會也有好處。所以,古往今來,都在勸導多讀書。最為經典的便是宋真宗《勵學篇》所描述的,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
2021年一季度,共讀書19本,計有黨史讀物3本、三農類5本、互聯網類4本、歷史文學類5本、經濟管理類2本,現以讀完時間為序簡評如下。
《梁莊十年》是梁莊紀實作品三部曲的第三部,繼續《中國在梁莊》關注鄉村轉型之痛、《出梁莊記》關心外出務工人員艱辛之后,再次將目光轉回村莊,主要講述了梁莊五方面的故事:房屋,落葉歸根傳統思想下的老屋舊舍情結,沒有農村人愿意將來死去的時候不是在村莊的家中,于是房屋紛紛翻修卻空著;女人,她們自從出嫁便屬于男人家,自己的名字甚至自己也會遺忘,芝麻一樣的命卻是整個家的核心;土地,青壯年紛紛離開,集中流轉統一經營便有了條件,但經營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回鄉,看似有許多商機卻做起來并不容易,人情世故再牽涉其中,五味雜陳;生死,老人們早已看開也早有預期,青壯年突然離世會讓家人短暫慌亂然后回歸平常,死亡是紀念也是遺忘。
總體來看,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關于電子商務的直接表述并不多。在6.3萬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檢索,出現“電子商務”1次,在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中提出“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出現“電商”3次,分別在第十三章“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提出“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在第十五章“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中提出“鼓勵企業開放搜索、電商、社交等數據”,在第四十一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提出“積極發展絲路電商”。
不管是傳統流通渠道還是電商渠道,也不管是新興的直播帶貨還是社區團購,所有涉及農產品銷售的痛點近來都集中在了供應鏈身上,一時間有“千夫所指”“眾矢之的”的態勢。
《水果獵人:關于自然、商業、冒險與癡迷的故事》的書名與內容并不完全相符,全書四大部分16個章節中,真正屬于水果獵人探險故事的只有4個章節,大部分文字是關于人類水果食用栽培歷史和世界水果貿易梳理及反思的,這讓其更像一本水果方面的專業書籍;而書中講述的水果冒險故事也并不是為了單純地講述,而是通過故事把全球有關水果的歷史串聯起來。
世界對互聯網巨頭的擔憂與日俱增,歐盟頻頻開出的巨額罰單就是例證,而中國也正在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這種擔憂主要表現在:一個私有的企業卻把大量公民的數據攬入懷中,在外界看來并不透明的算法和技術操作下,這些平臺出現了信息傳播的扭曲、虛假信息的泛濫、消費選擇的誤導甚至是民主政治的干擾,雖然平臺也可能沒有故意為之。
一年一度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如約而至,迅速刷屏。今年的一號文件是重要歷史節點的重要安排部署,我們國家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三農”工作重心實現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文件主題鎖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可謂恰如其分。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農民已經從單純的生產者逐步變為生產經營者,特別是在銷售端,不再像以往那樣,地頭就交給經紀人或者是外地客商,一次性銷售完畢,而是通過小冷庫或者甚至是更簡易的儲存設施存放起來,一點一點在網上銷售掉。在調研中,看到了幾個在銷售上已經以電商為主要渠道的水果電商家庭農場,感覺很有典型意義。
作為職業的葡萄酒專欄作家,作者在父親去世之后,才漸漸愛上了美妙的葡萄酒,拾回了父親教給她的那些鑒酒知識,并決定把這些寶貴的知識傳承下去,把人與葡萄酒的交流繼續下去。
品牌是果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品牌建設是推動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全國果業大省,陜西果業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成為引領果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在工作實踐探索中,形成了關于果業品牌建設的五點思考。
說今天是農產品品牌的時代并不為過。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升、農業產業鏈不斷完善,品牌正在成為農產品市場競爭的重要領域,表現為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認可與品牌溢價的形成、大量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與企業市場品牌的持續涌現、品牌所確立的標準化等重要理念得以落地生根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快遞物流能力的迅速提升,水果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為農產品電商增長最快的板塊。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以來,生鮮農產品網上銷售逆勢增長,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全面活躍,進一步推動水果銷售網絡化進程。預計2020年全國水果網絡零售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大關,而作為中國的水果大省,陜西2020年水果網絡零售總額將接近百億元關口。陜西最主要的水果是蘋果,延安是陜西蘋果大市、蘋果品牌高地,以延安為樣本,觀察蘋果電商的現狀與問題,思考突破的路徑與舉措,很有意義。
9月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果園和展銷會的奔波中度過的,但一有閑暇,還是想拿起書本翻上幾頁,而且有時還挺投入。所讀4本書,多屬于財經作品范圍,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亞馬遜與黑石更是這個時代商業的奇跡。
2020年11月16日,陜西省果業協會舉辦第三次果業企業家交流會,圍繞“從‘雙11’看農產品電商趨勢”主題,邀請阿里巴巴、京東、一畝田等平臺和電商企業代表進行交流分享。商務部農村電商專家、陜西省果業中心主任魏延安在總結時做了即興發言,解讀水果電商變革的四個關鍵詞。
與我們現在討論的人口大量進城不同,美國的城市化進程比我們早了許多,現代城市的形成也比我們早了許多,而且已經歷了城市的興衰與演替。從白人進入新大陸至今的四個世紀中,美國城市發展有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和階段性特征。
說今天是一個內容分發的時代,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特別是在互聯網媒體大行其道的時候,由于信息生產量遠遠超過人工可以處理的邊界,所以大量媒體特別是互聯網信息平臺,普遍以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基礎,進行內容的智能分發,這也是人們所熟知的。
本來只是普通的農業技術培訓,但在網絡平臺上卻演繹出網紅直播的味道,如何選圣女果、晚入冷庫一小時貨架期就會少三天、大數據上什么賣得好等接地氣的內容,吸引大量圍觀,最高收看人數上百萬,這是“廣東百萬農民線上免費培訓工程”出現的讓人欣喜的一幕。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總會把復雜的現象進行簡單的概括,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概念化的誤區。比如說美國農業,我們一向概括為大農場模式。但仔細追究起來,其內部也分為不同類型,而其形成的歷史更是相當復雜。《許倬云說美國》從歷史的角度對美國大農業的形成進行了梳理,很有借鑒意義。
直播帶貨的虛火慢慢退去,真正的直播帶貨考驗才剛剛開始,農產品直播帶貨同樣如此。如果不想在跟風中落得一地雞毛,那還是要在實踐中變得越來越專業和更加精細。具體來看,有五個方面需要認真把握。
最近很多做網店的朋友在咨詢,為什么自己店鋪的流量在下降。我的解釋是,有的時候流量下降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而是與整個電商的演化有關系。簡單的來說,造成這種現狀,與以下原因密切相關。
許小年先生的《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從網絡的梅特卡夫效應、市場的雙邊效應、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四大理論基礎出發,對當前流行的網絡經濟現象進行了分析,讀來很受啟發,也贊同對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網絡租賃的判斷和對《零邊際成本社會》過于理想化的未來設想的批判。但對于作者通過上述四大理論基礎分析得出的電商相對于傳統商業沒有效率優勢的判斷,卻難以認同,想作一些討論。
短視頻在青年人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訂閱:數字時代的商業變現路徑》透露,根據YouTube的調查,美國高中生最喜愛的名人,排名前六的都是YouTube的博主。通過對YouTube上千禧一代訂閱用戶的調查,他們有40%表示,YouTube博主會比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更理解他們;甚至有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生活和世界觀被某位YouTube博主改變了。
6月讀書5本,因為工作關系繼續閱讀3本數字經濟方面的,穿插閱讀2本農業史的作品,感覺津津有味。讀書和生活皆如此吧,有張有馳才是正常的節奏。
電商相對于傳統商業流通而言,最大的特點是去掉了中間環節,實現了產銷直接對接。但帶來的挑戰就是,供應鏈必須強大,要能擔負得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直達的交易要求。
自2020年春天的疫情發生以來,直播帶貨成為熱點。而直播助農又是直播帶貨的熱點,除過明星代言外,縣長走進直播間也一時成為關注的焦點。僅僅在某平臺上,自疫情以來已經邀請100多位縣長直播帶貨助農。
在數字經濟轟轟烈烈發展的時候,廣大的鄉村不應該是被遺忘的角落。按照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遞次倒推改造規律,那么農業可能就是被最后改造的領域,農村是數字經濟最落后的地域。
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原本熱熱鬧鬧的春節變成了足不出戶的宅居抗疫生活,卻也多了一些難得的閱讀時間,開年第一個月的讀書量達到了8本,其中5本讀于春節假期。
這只是一個從美國下層社會走出的成功人士的自述,卻在美國精英界引起強烈反響,那真實的人生記錄讓世人深刻地感受到,除了“黑白分明”的種族割裂的美國之外,還存在著一個上下隔離的貧富割裂的美國.
關于貧困的問題,有許多的經濟學家都開出了藥方,但是世界上迄今還有10億人處于貧困狀態,甚至有的窮人狀況越來越糟。作者看到了西方世界關于貧困的理論和所開出的藥方大多“立意高遠”“宏大敘事”,本質上卻是一種夸夸而談,不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決定走到貧困的群體中間,采用實驗性做法,就有關爭論不休的問題一個一個去實證。
這是一個出身農村、熱愛農村的作家的鄉村詩意抒懷,以銅川市耀州區讓禮村為背景,集中了周邊鄉村的人和事,寫透了黃土地上這片農村人的生生死死,悲歡離合,也對城市化、工業化背景下的鄉村命運進行著深入思考。
只有在農村的詳細調查,才可以觀察細致;也只有在農村持續大量的調查,才可以把中國農村說得清晰;《新鄉土中國》以大量的調查手記為我們展現了農村的真實變化。
在近期的討論中,有關鄉村電商站點建設問題的討論又多了起來,問題的核心是前期投入較大、維持運營困難,感覺意義不大。在此提出五點思考,作為對討論的參與。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的重要路徑是三產融合,三產融合的重要領域是農業多功能性開發。而開發好多功能農業,應充分認識其背后的形成邏輯與內在機理。
一般來說,電子商務是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商品和服務交易的總和,所以目前做電商的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互聯網的變化上,而對于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業零售這一關鍵點和電子商務所依托的傳媒以及電子商務的最終交易主體——消費者的變化關注是不夠的。
消費扶貧成為當前一個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重要熱點,特別是與電商扶貧、廣告扶貧等緊密結合起來后,對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產業培養和貧困主體發展能力提升有重要意義。2018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認為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提出了17條具體意見,核心是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
這本書大體可以看作人工智能主要領域專家的集體宣言,向人們講述著未來的人工智能將如何發展并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之所以稱之為“移動革命”,是因為只有在智能移動終端加速普及的今天,人工智能技術才得以如此突飛猛進。
這一探索的亮點在于,農村的土特產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可以通過O2O的方式在縣域迅速銷售出去,而不是要走遍千山萬水,這和我這幾年對農村電商的一些思考有不謀而合之處。
陜西省委提出,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實現追趕超越。陜西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科技教育等方面優勢突出,又恰逢深化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若能充分積極借助互聯網優勢,將會進一步加快“三個經濟”發展。
人與外界的聯系是靠感官實現的,主要包括眼睛、舌頭、鼻子、耳朵和身體其他部位,由此形成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根據研究,人的感官系統大概有20多種。消費是人為了滿足一定的生理、心理或其他目的而發生的行為。
這些年,為了盡快打開農產品上行的局面,不少地方又重復當年淘品牌上線時的打爆款思維,往往以很低的價格短期內實現不小的銷量,但大促過后,又回歸平淡,反而慣壞了消費者,不愿意再買正常價格的農產品。
返鄉下鄉創業還是要放寬視野,尊重農村的實際和農民主體地位,可以示范引導他們,也可以與他們合作,甚至可以用事實教育他們,但卻不宜生硬地替代他們,要多在農民干不了、農業很需要、農村還欠缺的領域做文章,這樣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的“眾人拾柴火焰高”效應。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主體中,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建起的各類農莊是重要的構成部分,但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相當一部分經營并不好,甚至是虧損嚴重,主要原因是沒有人來。為什么沒有人來?需要運用社會學的原理找一找原因。
干事興業靠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終要靠一大批人才來推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
可以預見,在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導下,今后的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力度更大、范圍更廣、影響更深的國家投入,讓農村的基礎設施大踏步追趕城鎮,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