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亚洲国产中文日韩在线人,特爽特黄成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嫩草久久

陳新光  >>  正文
推動中意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陳新光
2024年07月31日

在中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之際,意大利總理焦爾吉婭·梅洛尼于7月27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了任內首次訪問,兩國領導人會晤以及年內兩國共同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將為兩國務實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中意兩國深厚友誼經得起風雨考驗

中國和意大利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同為文明古國,分別處于古絲綢之路兩端,彼此仰慕欣賞,對多元文化世界有著共同追求。自1970年正式建交以來,兩國政治、經貿、人文、科技等各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為雙邊關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意大利長期走在歐盟國家對華交流合作的前列,雙方繼2022年成功舉辦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之后,今年又在兩國多地合作舉辦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紀念活動,高度肯定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自兩國建交以來,中意之間從沒有重大利害沖突和地緣政治矛盾,一直是國際關系中合作共贏的典范。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兩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譜寫了攜手共同抗疫的佳話。

此前一段時間,一些外部勢力別有用心地炒作中意關系,將經濟議題政治化,逼迫長期奉行對華友好政策的意大利政府選邊站隊。對于意方的難處和苦衷,中方給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梅洛尼總理此次訪華正是希望推動中意友好合作實現更大發展。事實證明,中意兩國的深厚友誼是經得起風雨考驗的,雙方也有足夠的政治智慧排除干擾、化解風險,引領中意關系重回正軌。

經貿合作是中意關系的“壓艙石”

多年來,中意兩國秉持和弘揚絲路精神,克服多重阻礙,經貿務實合作保持了良好勢頭。2023年,雙邊貿易額為717.58億美元,其中,對意出口445.23億美元,進口272.34億美元。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意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238.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展現出十足的韌性。目前,意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在高端制造、清潔能源、航空航天、數字智能、醫藥健康、冰雪產業、第三方市場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前景廣闊。意大利多次受邀擔任中國進博會、冬博會、消博會等大型展會主賓國,對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共享發展紅利充滿信心。

中國投資是刺激意大利疲軟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中國對意大利直接投資凈額為27.77億歐元,主要對意投資項目包括:山東重工(濰柴集團)3.74億歐元收購意法拉帝(Ferretti)游艇公司75%股權(2012年)、國家電網21.0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款銀行全資能源網子公司CDP RETI35%股權(2014年)、中國化工集團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2015年)。目前,有1600多家意大利企業在華開展業務。意大利政府正在與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目的是吸引一家大型制造商到意大利,以促進意大利國內汽車生產。其他重點領域包括制藥、生物醫學工程、綠色技術和電動汽車。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一直被視為意大利出口的戰略市場,意大利外交部強調,與中國的貿易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亟待開發。

開啟中意務實合作的新階段

早在1978年,兩國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成立中意科技合作混委會。2010年11月,首屆中意創新合作論壇在羅馬召開,之后更名為中意創新合作周,每年在兩國輪流舉辦,迄今已舉辦12屆。2018年2月,中意聯合研發的“張衡一號”電磁監測實驗衛星成功發射,兩國元首共同致電祝賀。中意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密切。2022年7月,“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兩國元首分別向展覽開幕致賀信。雙方已在意合作建立12所孔子學院,39個孔子課堂。截至目前,中意兩國已建立86對友好省市和地區關系。《中意刑事司法互助條約》和《中意引渡條約》分別于2015年8月和12月生效,為中意司法執法和反腐追逃追贓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礎。中方近期對意大利等多國實施并延長相關免簽政策,為意大利民眾赴華從事商務、旅游、探親等交流活動帶來便利。中意間航班數量已超過2019年水平。

據意大利安莎通訊社報道,梅洛尼總理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為期五天的訪華“展示了開啟新階段、重啟雙邊合作的意愿”,首要議程是促進雙邊貿易。期間,她出席了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式,雙方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旨在嘗試新的合作形式。過去5年,中意貿易額從500億美元增長至近800億美元,意大利對華出口增長約30%。依托上海進博會、海南消博會等平臺,各類意大利優質商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中意合作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已投入商業運營,意企業參與CR929大飛機項目進展順利,雙方形成兩輪第三方市場重點合作項目清單。面對新形勢新機遇,中方愿同意方堅持開放共贏,聚焦務實合作,促進包容互鑒,推動中意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實現更大發展。

【責任編輯:嚴玉潔】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